必赢bwin3003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必赢bwin3003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系舞台绘景设计方向毕业汇报展
发布时间:2021-05-17 09:21:28       发布者:       浏览次数:




时光荏苒,不经意间几易寒暑。2017级绘景班毕业作品展转瞬而至。这群稚气的娃娃脸日渐成长为有理想、有抱负、有国家民族情怀和正义感的青年。大学生活四年,是同学们严于律己、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的四年,疫情期间的网上上课,都没有丝毫懈怠。

毕业创作既是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总结,也是再研究、再学习的过程。在过程中,同学们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积极与老师沟通,老师用心指导、耐心传授知识和经验,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潜能。
本次展览,展现了他们的努力付出、追求艺术理念、想象创造力与艺术激情。作品富有时代气息、内容丰富多样,同时也暗藏着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和自我价值的判断。虽然有部分作品还略显稚嫩,但饱含激情和鲜活的艺术创造力。

在此,感谢同学们的辛勤劳动和努力,感谢幕后指导老师的默默付出。希望同学们以后在专业上继续努力学习,争取成为领域翘楚。毕竟,大学毕业不是学习的终结,是一个新梦想和追求的起点。




模型《胶片》  设计:刘逸群   指导老师:孙洪波


设计阐述:

作品制作主题是还原、纪念。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场景模型一直展现着非常独特的魅力,并且正朝着精度、还原度和审美的有机统一迈进。作品整个轮廓以沉稳典雅的暗色为基底,利用多种材料的融合来纪念变迁的城市,还原老胶片中岁月的沉淀与守候,于细微之处流露温情。




雕塑《云漾》  设计:崔婧    指导老师:孙洪波


设计阐述:

作品呈现方式以雕塑为主,丙烯、棉花等材料为辅。主题采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决定和谐共生则存,冲突对立则,遵循生态文明现代化这一概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理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现如今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作品遵循了这个理念用雕塑的形式表现人与自然的融合共存,通过上色和其他装饰品修饰主体。把进行抽象化后,代表人类社会的婴儿形态与代表自然的山川、河流形象融合在一起。运用融化的山川河流覆盖在熟睡的婴儿身上,让观众感受到人类社会发展需要依靠大自然的支持,人类在自然面前是脆弱的,只有关注自然发展,使人与自然和平共生,人类社会才可以“成长”。





模型《思维不屈》 设计:张晓璇   指导老师:孙洪波


设计阐述:

在基督教会的传统中,炼狱是指人死后精炼的过程,是将人身上的罪污加以净化,是一种人经过死亡而达到圆满境界(天堂)过程中被净炼的体验。但丁也曾在《神曲》中描绘到:“人生前犯有罪过,但可以得到宽恕的灵魂,按照人类的七大罪过,可分别进行忏悔罪过,洗涤灵魂”。由此产生作品的创作灵感,以白色葬礼的形式表达人们进行忏悔自我,洗涤灵魂的过程,以半开合的牢笼形象代表人们可以得到灵魂宽恕的寓意,人物以无我忘我的状态,在枯树下进行跪地忏悔罪污的情景,祈求得到灵魂宽恕与净化。






影像装置《百鬼夜行记》 设计:穆蔚然  指导老师:孙洪波

设计阐述: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妖怪始终与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些妖怪形象间接的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膜拜和臆想,它们似乎被赋予了“拟人”的特性,并持续对“人权社会”进行冲击,甚至被主观赋予其个体意图“蜕变成人”的渴望。投影是传统美学与现代表现形式的融合。





场景模型《院落》 设计:温雨琪      指导老师:孙洪波

设计阐述:

模型制作是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作品是北方冬天农村的代表性建筑,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农村院落里也会出现二层小楼,院落里晾晒的床单、炭块和院外的菜地等更加彰显出生活气息,门上的对联和福字表达了春节之际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舞台设计模型《推销员之死》 设计:张安航  指导老师:孙洪波

设计阐述:

在幕后钟声敲响的那一刻,观众开始了一次早有准备的奇异旅行,心灵走在亦真亦幻的道路上,他们在这场幻觉的旅行中所经历的,不是对现实生活中各因素的复制粘贴,而是经过创作者深思熟虑后,在经过多重审核最后呈现在舞台空间上,以传达给观众思想外化实在的物质形象。





戏剧《拾钗》舞台设计  设计:张金秋阳     指导老师:高波

设计阐述:

通过通读、理解剧本,运用专业知识将传统文化元素与新材料新方法结合,探究如何让老故事焕发新的生命力,让作品以更顺应时代的方式继续演绎,从而能够在当今的世界继续发散它的光辉,是此次毕业设计作品的探索方向。

运用传统工艺美术制作方式与传统美学形象改造的表现方式来完成对《紫钗记》第一幕《灯街拾翠》的理解,材料不论传统还是现代均为轻盈易塑形改造的材质,以此来表现注重装饰性非写实的艺术形式,烘托出飘渺梦幻的场景,以及剧本中需体现出夜晚的静谧以及浪漫轻松的氛围。





模型《战争墓场》 设计:于涵威      指导老师:高波

设计阐述:

废墟之所以有独特的美,是因为它呈现在人们面前不是完整、整洁或华丽的,而是洽洽相反的残缺混乱和破败。在战争中的建筑、设施就像这座城市的墓碑,历史是它的墓志铭,希望通过作品表达战争过后不单单是建筑的残破,更多是受战争摧残人们心灵的残缺。




装置《漂流》 设计:王燕  指导老师:高波

设计阐述:

整体作品通过一个具象的形体表现出战争的残酷、生命的脆弱和平静、美好事物的向往。通过刺激人们的视觉感受,使人们意识到和平的珍贵。这部摄影作品之所以在世界上反响强烈,其突出于孩子的平静安详,甚至看不出是已经死亡的状态,同时他所处的地理位置,并不是在战火碰撞中导致的,是即将到达生的希望面前被自然力量所吞噬。这是一种无声的呐喊,更是一种强烈的对比。通过这个悲惨画面展示出有所希望寄托的现象,希望它能改变欧洲移民的观念,更加希望不会有人在逃离战争路上死去。






话剧《日出》场景模型 设计:彭颖曦    指导老师:高波
 

设计阐述:

作品是以剧本《日出》为灵感,结合剧本中整个大环境的描述为创作方向,把故事发生地点通过立体场景制作搭建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建筑,结合艺术创作手法来呈现。

剧本讲述的是,以交际花陈白露为一条线,贯穿起整个剧本人物故事,把不同背景的人物融合到几个场景中,故事发生在抗战前的天津,以资本主义国家入侵时期为背景来表现所谓上流社会人物被浮华表象蒙蔽双眼的阶段。在上流阶层醉生梦死的状态背后,还隐藏着无数处在社会底层挣扎的小人物,他们在死亡的边缘垂死挣扎,生活环境仿佛人间地狱一般。

《日出》是一个极具现实主义色彩的故事,所有看似毫不相关的人物,通过这个故事连成一条线,每个人在自己的剧本里书写着不一样的人生。模型的制作,对于剧本中展现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发展做一个概念性的理解,这个模型不是一个可以用于话剧演出的场景道具,是一个通过艺术性的表达方式对剧本形态展现的具体化表达。






影像装置《一个小故事》 设计:胡蝶     指导老师:高波
 

设计阐述:

气氛图是可以反映出影片的主题、风格、题材、剧情、人物身份和性格等,通过对气氛图和电影的研究,运用ps、 su 、ae等软件,尝试从剧本到整体独立完成,创作古装影视作品气氛图,讲述了一个书生和一只报恩狐妖的故事。





大型情景模型《抗日烽火映沂蒙》
 设计:蒋开元、陈彦均、马雪磊、张文馨、吴立言、于双源
指导老师:朱光临

 

设计阐述:

作品以抗日战争背景下的《抗日烽火映沂蒙》和以解放战争为题材的《蒙山沂水唤光照》进行创作。

一片红色沃土的蒙山沂水,以其独特的地理自然条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孕育出著名革命根据地,被誉为“两战圣地、红色沂蒙”。 创作前期,在进行临沂沂南常山庄红色影视基地和龙王圈实地考察,为创作收集当地材料,仔细观察实物,询问了解红色故事,所闻所见不仅丰富知识层面,也扩展了思想眼界与对红色教育的学习。创作过程中,更加深化对红色历史学习及对红色教育的感悟。在今天,面对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生活,我们没有理由忘却,没有理由松懈,更没有理由贪图安逸裹足不前,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弘扬吃苦耐劳、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的沂蒙精神。保持对革命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及昂扬的工作热情,更加积极务实地工作,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装置《八个消息》 设计:张浩    指导老师:高相发


设计阐述

作品通过色彩的一次次覆盖,将表层图像逐渐隐藏,最终消失于涌动之中,在平面艳丽的色彩下,表现出暗示与隐喻、意义与象征的另一个深度与层次,让颜色滴到或甩到平放于地面的画板上,依靠感觉从画布四面八方随意的泼洒颜料或任其在画布上滴流,创造出纵横交错的抽象线条效果并利用数字符号表现神秘的消息。





装置+影像:《边界感&变迁》 设计:俞天戈   指导老师:高相发
 

设计阐述:

《边界感》 数字喷绘+漫画集

“边界感”是时常存在传统亚洲家庭中的一个词,其意味着个人心理边界。许多父母认为无论是从心理还是身体,都可以为了孩子好而进行百分之百的控制。在“我是你妈,我是你爸”的辩驳低位中被操控。我的父亲曾在我高中时期,安装一个摄像头来“关心”我的日常生活。然而,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应该有权力拥有一定的心理边界。
 

《变迁》装置+影像

白石洲的十五万租客为城市化做出极大的贡献,他们与拆迁而暴富的当地人相比,付出与回报并不对等,这是一种社会分配体制的不公平,这部分群体的变迁同样是中国现代城市化急剧发展的一种缩影。时代在进步,但过快的发展会抛弃这些弱势群体,让他们跟不上节奏。
 

《流动性》系列绘画

我探索了内心的裂变、疼痛和自我修复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有别于现实世界的真实领域。人类的肉体不再被设定成了一个单一性别的角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能用躯壳来定义,它其实隐藏在一个整体的假象下,不断的扭曲和分离,在持续性的感知、挣扎与修复之后最终逃离束缚。





装置《记录》   设计:武迎新  指导老师:高相发


设计阐述:

作品表达直接、纯粹、不修饰自然的形态结构。

灵感来源于——在现在的生活里,身边到处充满了机械化、工业统一的工艺品,每一样都是统一的形态特征,虽然精致完美,但却缺失自然,人们的消费主义使这些自然而纯粹的工艺品慢慢消失,渐渐摒弃了纯粹自然的艺术,那些自然纯粹的东西已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遗忘了手工带来的温度,忘却了残缺物带给我们的感受。

这件作品只采用简单直接的黑与白,用自己的手翻出模型后,不断重复的印出手印来记录自然的残缺,在规则的框架里又破坏了原有的秩序。





影像装置:体温—《等待戈多》 设计:葛磊    指导老师:高相发
 

设计阐述:

蜡的可塑性与温度的关系,需要特定温度来保持稳定状态,科学意义的的健康人体也是如此。 蜡烛燃烧自然滴成的蜡群,是蜡烛的“死亡”与“重生” ,富有哲学含义,与融化倒出的一块块蜡砖垒成的楼梯互相关联着。





装置《妄念》 设计:郑家乐   指导老师:高相发
 

设计阐述:

如果你有一个期望,这个期望长期挥之不去,而且需要别人来满足,这个期望便是妄念,它是历史,是窗后的故事。





绘画    设计:卜嘉乐  指导老师:高相发
 

设计阐述:

模糊的记忆,在翻看黑白相册的时候才逐渐被回忆起来。我想,当我们回忆童年的时候,多半是感到幸福的吧。






文字: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系
图片: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系
审核:周筠


Copyright © 2024 Bwin·必赢(3003no1-CHINA)线路检测中心|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